如被確診患有心房顫動(又稱「房顫」),普通科或心臟科醫生可能會為病人處方抗凝血藥(又常稱為「薄血藥」),以減低因房顫而導致中風的風險。1,2

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的病人可能會較容易出血
血栓可引致中風,而抗凝血藥能減慢血栓的形成,也能使新的血栓難以形成。因此服用抗凝血藥可能有助減低中風風險。1 然而,病人亦可能會較容易出血(特別是跌倒或受傷的時候)。一旦出血,止血時間亦可能會較長。1-3
例如撞倒後,身體上的瘀傷可能會比服用抗凝血藥前嚴重。3
身體不同部位均有機會出血
病人可能留意到以下出血情況增多﹕3,4
- 流鼻血
- 牙齦出血
- 小便帶血,尿液呈鮮粉紅色、紅色或深啡色5
- 糞便呈鮮紅色、深啡色或黑色柏油狀6
- 吐血,嘔吐物呈鮮紅或深啡色,狀似咖啡渣7
- 咳血
- 月經血量增多(女性患者)
如有任何出血情況,請告知醫生。3
如你或身邊的人發現尿液或嘔吐物帶有深啡色的血液,又或者糞便呈黑色柏油狀,請立即求醫。6 醫護團隊會知道如何處理這種情況。
另外,病人體內也會比較容易出血,特別是在手術後或手術期間。身體不同部位均有機會發生內出血。6 如果是腦部出血,情況尤其危險,因為它可能會導致另一種中風,即「出血性中風」,但腦部出血一般較為罕見。1
內出血的症狀視乎出血部位而有所不同。如果是腦部出血,可能出現以下症狀,包括﹕感到無力或麻痺(通常是身體其中一邊)、刺痛(特別是手腳)、頭部突然劇痛、失去平衡及協調能力等。然而,如果發現尿液或嘔吐物帶有深色血液,或者發現糞便呈深色柏油狀,這可能是胸口或腹部內出血的徵兆。肌肉或關節內出血亦可能會造成不明痛楚或腫脹。6
如欲了解內出血症狀之詳情,請向醫生查詢。如果出現上述任何症狀,應立即求醫。醫護團隊會知道最適合病人的治療方案。雖然出血令人擔憂,但毋須過分顧慮,醫生會密切留意病人的出血情況。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