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心房顫動的醫療程序

如被確診患有心房顫動(又稱房顫),普通科或心臟科醫生可能會與房顫病人考慮並商討若干治療選項,從而決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案。1,2 此方案會根據若干因素制定,當中包括(但不限於)﹕1,3

  • 1
  • 整體健康狀1
  • 確診的房顫類型以及確診了房顫多1,3
  • 房顫症狀有多影響患者的日常生1
  • 是否有甲狀腺失調等潛在疾病,因而導致房顫,並需要接受治1,3

如果房顫是由潛在疾病引起,治療此疾病或許已經足夠。1 否則,治療選項可能會包括﹕1,2

  • 服用藥物,以治療不同房顫症狀,避免心跳過1
  • 接受醫療程序,如心臟復律、導管消融術或安裝心臟起搏1

接受以上治療或醫療程序有助醫生控制患者的房顫。然而,即使患者的心率成功回復正常,可能仍然需要定時覆診。1

觀看短片﹐了解如何使心率及心律回復正常

醫生可能會建議透過心臟復律來治療房顫。這項醫療程序會在醫院進行,通常只需十分鐘。病人入院後將全程接受密切觀察。1 大部分病人可以在手術當天出院。在少數情況下,可能需要留院一晚觀察康復情況。4

心臟復律的過程

一般進行心臟復律時,醫生會在病人胸口貼上貼片,然後向心臟發出短暫電擊。這樣可以刺激心臟正確地發出電波,幫助回復正常心律。1,3

醫療團隊會為病人提供一切所需資訊令其安心。他們亦會為病人提供鎮靜劑,讓病人不會感受到電擊。3 如對心臟復律有任何疑慮,請與醫生聯絡。

如果房顫曾經持續兩天以上,心臟復律可能會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

在此情況下,醫生通常會在術前為病人處方三至四星期的抗凝血藥,以及在心臟復律後再處方至少四星期的藥物。1 房顫可令血栓形成,繼而導致中風。抗凝血藥能夠減低這類中風的機會,因此病人須要嚴格按照醫生指示服藥。1 如病人需要接受緊急心臟復律,而未必有時間在術前服藥,在此情況下,病人將於術前及進行此程序期間接受心臟掃描,以檢查血栓有否形成。1

在心臟復律成功後,如果醫生擔心血栓有機會在體內形成,病人可能需要繼續服用抗凝血藥,幫助減低中風風險。1

心臟復律和所有醫療程序一樣有一定風險

然而,如果醫生建議透過心臟復律治療房顫,這是因為他認為心臟復律帶來的好處勝過其風險。如果醫生建議透過心臟復律治療房顫,他會與你商討其潛在的風險。4

如何為心臟復律作準備

除非需要接受緊急心臟復律,否則醫護通常會事先為病人預約時間。4

心臟復律前約八小時不應飲食。如果醫生指示病人要繼續服食平時服用的藥物,而該藥物為藥丸,可用少量開水將藥丸吞下。4

心臟復律前,病人可能需要接受經食道心臟超聲波掃描,以檢查血栓有否在心臟形成。然而,並非每個人都需要在心臟復律前接受這項掃描。4 如果醫生擔心心臟復律有機會令心臟的血栓脫落,並導致併發症,他便會為病人安排經食道心臟超聲波掃描。

如果在掃描中發現任何血栓,心臟復律可能會延遲三至四星期。病人需要在此期間服用藥物,以減少新血栓形成的風險。4

有時候,房顫不能靠心臟復律治療,而藥物未必能有效控制病情,又或者病人對藥物有不良反應。在此情況下,醫生可能會建議透過導管消融術治療房顫。這項醫療程序同樣於醫院進行,1,3 但並不屬於手術的一種。5

導管消融術的過程

  • 進行導管消融術時,醫生會將有彈性的細長管道(即「導管」)經鼠蹊部插入靜脈或動1,3,5
  • 導管會經過血管到達心1,3,5
  • 到達心臟後,導管會記錄心電活動,找出心律不規則(心律不正)的來1
  • 之後,其中一條導管的末端會向導致心律不正的心臟組織釋放熱能或冷凍能量(冷凍療法)1,3,5
  • 這樣能使心臟重新正常地發出電波,心律從而變得規1,3

導管消融術需時約兩至三小時

病人可能需要接受全身麻醉,並在醫療程序期間失去意識。1 之後通常需要留院一晚觀察康復情況。1

導管消融術的康復時間一般較短

病人應該能在進行導管消融術後一天回復正常生活。然而,在之後兩個星期內應避免搬運重物,以免令身體超出負荷;術後兩天內亦應避免駕駛。因此,病人要確保已為離院作出合適的交通安排。1

導管消融術和所有醫療程序一樣有一定風險

然而,如果醫生建議透過導管消融術治療房顫,這是因為他認為導管消融術帶來的好處勝過其風險。如果醫生建議透過導管消融術治療房顫,他會與病人商討其潛在的風險。5

如何為導管消融術作準備

醫生會在進行導管消融術前評估病人的整體健康狀況,並安排若干測試,以評估房顫病情。5

進行導管消融術前一晚不應飲食。醫生會告訴病人是否需要在此醫療程序前及後遵從特定指示,以及/或者是否應該繼續服食平時服用的藥物。5

如果病人已安裝植入式心臟裝置,如心臟起搏器或植入式心臟復律除顫器,醫生會告訴你是否應該採取任何特別措施。5

如果因為年齡而不建議用藥,或者藥物無效,醫生可能會考慮為病人在心臟安裝心臟起搏器,以治療房顫。此方案通常適用於80歲或以上的房顫患者。1

心臟起搏器是一部小型電子儀器,體積與火柴盒相約或比它更小,重量介乎20至50克,內有一顆電池及微型電路。1,6

此儀器會經手術植入病人鎖骨下方、胸口皮膚下。植入後,心臟起搏器會發出微弱電波,負責「設置心跳速度」,幫助維持心律穩定。1,6

心臟起搏器植入過程

植入心臟起搏器通常只需數小時。手術期間,病人應該會保持清醒。醫療團隊將於術前為病人提供一切所需資訊令其安心。而且,病人將接受局部麻醉,透過向靜脈注射麻醉藥使病人放鬆,並使手術部位失去知覺。1,6,7

在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期間,醫生會將一條或以上的絕緣軟電線插入一條在鎖骨下方、胸口皮膚下的主要靜脈中。然後利用X光圖像將電線的一端引導至心臟的正確位置,電線的另一端則連接至安裝於鎖骨下方皮下的脈衝產生器。6,7

病人可能要在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後留院一天。醫生會將心臟起搏器設定至適合你的速度。7

出院後請勿駕駛

因此,請事先安排在他人陪同下回家。7

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和所有醫療程序一樣有一定風險

然而,如果醫生建議透過植入心臟起搏器治療房顫,這是因為他認為心臟起搏器帶來的好處勝過其風險。如果醫生推薦透過植入心臟起搏器治療房顫,他會與病人商討其潛在的風險。7

如何為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作準備

手術前需要接受數項測試,以找出房顫成因。當中包括(但不限於)﹕7

  • 心電圖﹕透過測量心臟電波得出心率及心7
  • 動態心電圖﹕一款隨身型心電圖。心律不規則的情況有時難以預料,此時便可用動態心電圖偵7
  • 壓力測試﹕透過加重心臟負荷,觀察心臟在劇烈運動且心跳加快時的反8
  • 心臟超聲波掃描﹕屬非侵入性測試,利用超聲波評估心臟的結構及功7,8

如對治療有任何疑問,請向醫生或護士查詢。

1. NHS. Treatment – atrial fibrillation. April 2018. Available at https://www.nhs.uk/conditions/atrial-fibrillation/treatment/. Last accessed November 2020.

2. Stroke Association. Atrial fibrillation. Available at https://www.stroke.org.uk/what-is-stroke/are-you-at-risk-of-stroke/atrial-fibrillation. Last Accessed November 2020.

3. Mayo Clinic. Atrial fibrillation – Diagnosis. June 2019. Available at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atrial-fibrillation/diagnosis-treatment/drc-20350630. Last accessed November 2020.

4. Mayo Clinic. Cardioversion. May 2020. Available at https://www.mayoclinic.org/tests-procedures/cardioversion/about/pac-20385123. Last accessed November 2020.

5. Mayo Clinic. Cardiac ablation. September 2019. Available at https://www.mayoclinic.org/tests-procedures/cardiac-ablation/about/pac-20384993. Last accessed November 2020.

6. NHS. Pacemaker implantation. October 2018. Available at https://www.nhs.uk/conditions/pacemaker-implantation/. Last accessed November 2020.

7. Mayo Clinic. Pacemaker. June 2019.Available at https://www.mayoclinic.org/tests-procedures/pacemaker/about/pac-20384689. Last accessed November 2020.

8. WebMD. How atrial fibrillation is diagnosed. May 2018. Available at https://www.webmd.com/heart-disease/atrial-fibrillation/afib-diagnosis. Last accessed November 2020.

PP-ELI-HKG-0646 JUN 2021